國家保密局網站>>宣傳教育>>保密傳統(tǒng)

紅色吶喊:紅軍長征途中的標語口號

2018年11月22日    來源:秘書行政司【字體: 打印

在我國歷史上,標語口號的使用源遠流長。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從創(chuàng)建伊始就十分注重在革命斗爭中運用標語口號。上世紀30年代中葉,工農紅軍在長征沿途,廣泛靈活地運用標語口號,為長征的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80年后的今天,追尋歷史的足跡,透過一幅幅珍貴的宣傳標語,我們仍能感受到紅色吶喊的力量。

特殊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

紅軍長征時期標語口號的廣泛使用,是由當時的作戰(zhàn)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所決定的。首先,長征途中,頻繁流動作戰(zhàn),使宣傳工作難以擁有大塊兒的時間和固定的場所,將黨的方針政策以標語口號的形式,刻寫在沿途的各種場所和物體上,便于在行軍作戰(zhàn)的同時,喚醒廣大民眾的覺醒。其次,紅軍所經之地主要位于我國西南、西北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這些地區(qū)地瘠民貧,經濟落后,特別是苗、瑤、壯、藏、回、彝等少數民族對黨和紅軍的真實情況不甚了解,加之國民黨的反動宣傳和對少數民族的歧視政策,使得紅軍迫切需要向各族群眾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標語口號這種便捷的宣傳方式,正好派上了用場。

長征標語口號種類繁多,從制作方法上來看,主要有手寫、木刻、石刻3大種類。從宣傳載體上看,由于條件限制,很多是依托自然環(huán)境,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缺墨少紙,紅軍就把簡短的標語口號寫在木板、竹片上,投入河中,順流而下;叢林中,紅軍在樹葉上、樹干上寫就標語口號;進入草地,紅軍用各種顏色的小石塊把巨幅標語鑲嵌在綠草地上;還有些寫在風箏和孔明燈上,讓其隨風傳播……乃至在長征沿途村莊的院墻、住房、城門、門柱、神廟、祠堂、牌坊上,凡是宿營地及休息的地方,紅軍都會寫滿標語。當時,遵義地區(qū)的群眾這樣描述紅軍張貼標語的情況:“紅軍一到,滿街熱鬧,墻上鮮紅,好似過年!

長征期間,從領導重視到大家參與,再到民眾自發(fā)的保護行為,才使得許多標語口號至今仍能完好地保存下來。據統(tǒng)計,散落在紅軍長征沿線的標語口號,至今被完整保留下來的達7000多條。如今,深入了解長征標語口號,不僅要準確把握其歷史價值,更要注重其現(xiàn)實意義。

傳承至今的寶貴精神財富

歲月流逝,時過境遷,紅軍書寫在長征沿途上的口號不少都已經殘缺不全、斑駁暗淡,但我們仍能從中看到紅軍戰(zhàn)士們的英雄壯舉,看到那段閃耀著光芒的歷史。

長征標語口號是一把精神利劍,銘刻著每名紅軍官兵必勝的決心和信念,激勵著新一代革命軍人自覺砥礪有血性的戰(zhàn)斗精神。在長征途中,紅軍官兵既要迎接強敵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又要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在困難險阻面前,長征標語口號像一把有力的精神武器,展現(xiàn)出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發(fā)出高昂的士氣和必勝的信念。在著名的婁山關戰(zhàn)斗中,紅三軍團第4師第12團政委鐘赤兵在戰(zhàn)前的宣傳鼓動中提出了“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哭”“不占婁山關非好漢”等響亮的口號;紅軍在貴州省貞豐縣白層鎮(zhèn)大石墻上書寫下“誓滅倭奴”的戰(zhàn)斗標語。這些振奮人心的標語口號既鼓舞了紅軍官兵的斗志,又表達了敢打必勝的信念與決心,至今讀起來仍然蕩氣回腸。這種軍人的血性,也是對新一代革命軍人的要求。

長征標語口號是一枚戰(zhàn)斗號角,激發(fā)出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啟發(fā)我們要著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長征途中,紅軍圍繞斗爭任務需要,根據不同地區(qū)、不同情況、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宣傳口號,制作不同的宣傳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四川會理通安街上至今還保存著這樣一條標語:“紅軍到,干人笑,糧紳叫;白軍到,干人叫,糧紳笑。要使干人天天笑,白軍不到紅軍到!边@條標語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充分表明了共產黨紅軍與國民黨白軍的區(qū)別:只有紅軍才是窮人的隊伍。

在文字的使用上,一般地區(qū)用漢文,在少數民族地區(qū),也有用藏文、回文,或用藏漢文、漢回文等合寫的標語。例如:紅軍用回、漢文在四川省馬爾康縣卓克基鎮(zhèn)西索村的石坡上刻寫的“胡宗南是帝國主義的走狗”“胡宗南是出賣西北回民老家的賊”。1935年11月,紅軍長征經過四川瀘定縣嵐安鄉(xiāng)昂州村,時任紅九團地方工作部部長朱明在村民王孝云家的白石灰院墻上寫了一副4米長、2米高的標語,正中書寫著《共產黨十大綱領》,兩邊是表現(xiàn)戰(zhàn)斗場景的漫畫。12月,國民黨軍隊進攻嵐安后,王孝云冒著槍林彈雨,碼起柴火蓋住了標語,臨終前還囑咐妻子和女兒王翠珍把標語保護好。改革開放后,王翠珍和兒子怕?lián)p壞標語墻,打消了蓋新房的念頭,一直住在祖輩留下的土坯房子里。從此,王翠珍一家三代人70載精心呵護紅軍標語墻的故事廣為流傳。正是由于紅軍時刻心懷少數民族群眾,竭盡所能保護他們的各項權益,從而贏得人民的擁護與愛戴。

長征標語口號是一種傳播載體,宣傳革命真理,宣傳黨和紅軍路線方針政策,指引我們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大優(yōu)勢。國民黨的反動宣傳使一些群眾受到蒙蔽,給紅軍長征增加了一道無形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紅軍運用標語口號進行有力回擊,如“共產黨人是窮人的救星”等,成為長征途中爭取群眾的一大法寶。在川陜蘇區(qū)和紅軍長征途中,紅四方面軍中活躍著一支“粉筆隊”,專為紅軍書寫標語口號。1935年3月進占梓潼,粉筆隊隊員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打扮的年輕人,總是跟在他們身后。原來,這位青年看過“粉筆隊”寫標語、聽到他們宣傳黨和紅軍的主張后十分激動,一路跟隨并請求收下他,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5年3月上旬的一天,紅軍總司令朱德來到遵義附近的一個鄉(xiāng)村,看到當地苗民非常貧窮,總司令心情十分沉重,當即叫人找來筆墨,奮筆疾書,寫下了“實行耕者有其田”七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在這幅標語的鼓舞下,廣大貧苦農民信心倍增,勇敢地站出來投入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中,不少青年還踴躍報名參加了紅軍。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要借鑒紅軍的有益做法,努力增強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來源:《解放軍檔案》,作者單位:西部戰(zhàn)區(qū)陸軍第二檔案館)